香港老店「燉奶佬」餐廳宣佈全線結業,於我而言,「燉奶佬」意義非凡。

「燉奶佬」第一次出現在我生命,是廿多三十年前左右。因為一次因病缺課,就被老母帶到燉奶佬嘆茶,後來才知,老母送我兩兄弟到學校上堂之後,常會與一眾師奶移師到「燉奶佬」嘆下午茶等接放學。
「燉奶佬」呢個名對童年的我有點珍奇。本身不知道「燉奶」是一種甜品,長大後才知道「燉」是動詞,把「奶」「燉」好就是一客美味的食品。「燉奶」和「佬」又有什麼關係呢?「佬」是男人,男人點樣「燉奶」呢?今日一看「燉奶佬」的英文名,原來是Daniel's Group。睇返資料老闆是賣燉奶起家,難道是以名就食,自取洋名Daniel,內情如何,筆者不知,若是如此,則甚是有趣。
「燉奶佬」的「燉奶」,筆者未食過。為何筆者對「燉奶佬」印象如此深刻,除了是因病缺課(筆者好少缺課)外,是因為第一次到「燉奶佬」進餐,發覺該下午茶十分豪華。下午茶價錢相對連鎖快餐店來說是較昂貴,記憶中有廿幾元,也有貼近三十元的,當時金拱門一個新地筒只是兩元,麵包舖雞尾包有一元的選擇,三十元一個下午茶,屬平民餐廳中的貴族是也。
豪華的元素包括裝修,店裡的裝潢好明顯與平價的連鎖快餐店絕對不只高了一個檔次。卡座梳化包了軟墊,不是茶餐廳那種木做座椅。下午茶類似現在的半個All Day Breakfast,一碟多個花款,味道又不錯,原來老母差不多每日都抽時間去嘆個靚下午茶。當時小學是分上下午校的,剛送子女上學,轉個頭就放學了,當真時代的眼淚。
長大成人後,「燉奶佬」的味道變了,變得普通,變得庸俗。不是口袋裡有錢能有更好選擇,而是最好的一刻已過。
我食的可能是新鮮感,是情懷,是回憶,不過世事再好,也好不過與至親至愛的一點一滴。